2020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内容提要:记者获悉,3月12日,天津统计局发布2020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0年,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天津市经济社会经受住了前所未有考验发展好于预期,经济运行加速恢复,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动能转换提速显效,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获悉,3月12日,天津统计局发布2020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0年,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天津市经济社会经受住了前所未有考验发展好于预期,经济运行加速恢复,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动能转换提速显效,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
从综合数据来看,根据国家统一初步核算,2020年天津市生产总值(GDP)14083.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18亿元,下降0.6%;第二产业增加值4804.08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9069.47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1:64.4。
财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3.0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500.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0%。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650.31亿元,企业所得税310.52亿元,个人所得税103.40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51.37亿元,投入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保持在75%左右。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8.51亿元,教育支出443.05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75.67亿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去产能取得实效,2020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8%,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全年水泥产量下降17.2%,平板玻璃产量下降5.2%。减税降费稳步推进,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5.80元。投资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全市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2.8%,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3.9%,文化体育和娱乐投资增长85.8%。
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新产业加快发展,全年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快于规上工业3.0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占比为15.4%,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4%,快于规上工业2.8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占比为26.1%,提高5.3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4%和4.9%,均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水平,占比分别超过1/3和1/4;新兴服务业逆势快速增长,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6.1%,研究和试验发展增长18.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5%,直播带货、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新动能投资增长较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0%,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8%,智能制造投资增长22.9%。部分电子及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6倍,电子计算机增长93.3%,新能源汽车增长70.3%,电子元件增长35.4%,集成电路增长28.5%,光电子器件增长2.1倍。信息安全、动力电池入选全国2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信创谷”、“细胞谷”、“生物制造谷”、“北方声谷”、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等新增长点正在形成。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揭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营商环境争创一流。深入实施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成“一制三化”2.0版改革任务,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85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承诺审批,564项实行“不见面”办理,“证照分离”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和改革实施范围全覆盖。“津心办”上线服务事项1700余项,实现企业开办等业务“掌上办”。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清理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出台我市社会信用条例,开展区域信用和市级部门诚信建设状况监测。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5.62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25.45万户。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053.91亿元,增长0.3%,占全市比重为35.9%。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0%,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占比为26.5%,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民营企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7.1%,快于全市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占比达到59.1%。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1.0%,快于全市出口19.1个百分点,占比为43.5%,提高6.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涨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6.5%,衣着下降1.5%,居住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2%,交通和通信下降2.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6%,医疗保健下降0.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7.9%。
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1%。(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