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开区全面发力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实现新突

房产 2021-01-21 20:4273admin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召开的南开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南开区公布了2021年的重点工作。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开局之年,南开区将在“补短、强弱、升级、奠基、惠民”上下功夫,推进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1年,南开区将聚焦“一湾启航、两翼腾飞、三带汇通”空间布局,对内深耕创新资源,向外释放澎湃动力,注重供需两端发力,提升城区吸引力和聚集承载力,在融入新格局中闪亮创新南开品牌。

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化与国家部委、高校、院所、驻京企业合作,在精准对接项目和建设承接载体上协同发力。强化与京冀地区在城市管理、教育医疗、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等领域共建合作,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水平。

加快启航湾创新产业区建设。发挥高校院所创新策源功能和西部片区成果转化承接优势,加快培育形成“两横一纵”创新要素汇通带,推动环天南大知识创新聚集区资源外溢。着力提升西部片区教育、商贸、安居、消防等综合配套能力,补齐社会事业短板。

挖掘用好老城文化、妈祖文化、学府文化等特色资源,高标准打造老城厢和水上奥体两大服务业发展集聚区,提升南开文化影响力和消费吸引力。打造特色消费品牌,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赋能。

 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智能科技为主攻方向,构筑“硬科技+软服务”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跃升。探索以“硅谷模式”推动天津大学科技园提升、南开大学科技园复建,打造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一体化的创新链条,培育高技术综合体。

加速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挖掘天南大优势学科及海洋技术、海水淡化、生物医学等国家级院所研发潜力,培育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项目。拓展“博创园”吸附效应,提高楼宇产业配套率,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智能产业集群。强化中新药业、九安医疗龙头带动,助推钧晟科技、华然生物、普瑞思生物科技等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速5G、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企业布局。

加速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整合存量载体资源,明确楼宇主导产业,创建一批市级五星级楼宇,提升高端楼宇承载力和税收贡献度。促进商贸文旅融合发展,以争创天津市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千年运河”文化为主线,汇聚现代商贸新亮点,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打造时代奥城、古文化街夜间经济升级版,繁荣夜间消费。加快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民生服务等新业态。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承诺办理、“容缺受理”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企业登记“跨省通办”。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全民所有制改制工作,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支持领军企业“项目+团队”一体引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解‘南’题,‘开’心办”专项行动,着力打通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皆大欢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壮大规模。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完善“三个一批”重点招商项目跟踪机制,瞄准区域总部、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引进一批串链补链强链企业和重点项目,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外贸企业创新业态模式。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优化城区载体功能。启动实施地铁8号线、11号线延长线等涉及的房屋征收工作。推动6条道路新建续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非成套老旧住房和危房改造。推动海绵城市一期工程建设。

推进智慧南开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覆盖,持续推进电子政务骨干网向基层延伸。加速5G移动互联网科技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数字升级交通服务设施。

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治理存量违法建设。推进城市管理向背街里巷延伸,下力气解决“城中村”管理难题。严格落实《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广使用垃圾分类智能设备,推动公共机构和整街制片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落实重污染应急响应机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确保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河湖水质监测,积极推动陈台子河治理清淤工程实施,有效提升优良水体比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稳定和扩大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支持,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安置质量,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优化住房保障工作体系,加大租赁补贴和公租房配租力度。全力抓好“菜篮子”工程,新建3个菜市场。扎实推进东西部对口支援工作。

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建立多元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格局。引入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新建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2个,延伸服务功能。扩大养老助餐覆盖面,推动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推进区属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继续在条件成熟的社区推进加装电梯工作。

深化课程改革,做好天津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强化“品牌高中”示范辐射作用。开展新一轮教师培训专项工程。完成一级医疗机构智慧门诊一期建设,提升区域检验、影像、转会诊“三个中心”智慧化水平。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全科门诊建设。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

着力实施高效能治理

实施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工程,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网上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能力。推进社区警务下沉和“枫桥式派出所”建设,推广“红哨”平安志愿服务品牌,加快智慧警务建设,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南开”。

始终紧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弦,完善监测预警机制,严格发热门诊管理,加强核酸检测基地建设,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强化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冷冻货品“两全”“两封”防控措施,强化菜市场、商业综合体、大型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管控,切实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升预警应急联动处置能力,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坚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发挥基层党组织“轴心”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依法实施社区“两委”换届,加强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充分运用“津心办”“津治通”信息化平台,健全网格员“九全”工作机制,提升8890便民服务热线满意率,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津云新闻记者吴宏 摄影靳煦男)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Copyright © 2017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1574243号

联系QQ:1580475931 邮箱地址:1580475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