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股市 监管层出手了

房产 2021-03-06 17:2769admin

  天津北方网讯:近期,国内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火热让外界熟识了一个银行业的专业词汇——经营性贷款,简称经营贷。进入2021年后,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金融监管机构对涉房贷款展开了新一轮的严格监管,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防止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等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和证券市场。

  3月1日,中国银保监会处罚公示栏中就有两张涉及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罚单:温州银行台州分行贷款发放与支付管控不严,部分贷款资金支付后用于缴纳土地款;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对温州银行台州分行罚款人民币70万元。

  平安银行台州分行贷款资金转结构性存款,为办理贷款提供质押担保;贷后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入股市;贷后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平安银行台州分行因触犯多条违法违规事实,被银保监会罚款79万元。

  那什么是经营贷呢?从经营贷的设立初衷看,经营贷是借款人以抵押贷款的方式申请的,专门用于企业经营的贷款,申请人一般为企业的法人、股东或是高级管理者,贷款资金可用于购买设备、原材料或扩建厂房等,申请经营性抵押贷款一般需要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等资料,贷款的期限通常不超过25年。

  但部分无法申请到住房按揭贷款的购房者却打上了经营贷的主意,在使用“过桥资金”全款买房后再将房地产作为抵押品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偿还“过桥资金”。

  与住房按揭贷款相比,由于2020年疫情的影响,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为扶持小微企业,2020年部分银行的经营贷利率可以低至年化3.85%,这比5%+的住房按揭利率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看,经营贷在2020年大有“碾压”房地产贷款的趋势。

  至2020年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9.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年末增速低3.1个百分点,连续29个月回落;全年增加5.17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6.1%,比上年全年水平低7.9个百分点。

  2020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末低4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65万亿元,同比增长1%,增速比上年末低5.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末低2.1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下降的同时,经营性贷款在加速增长。至2020年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3.62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末高7.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27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49.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末低3.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59万亿元,同比少增5717亿元。

  经营贷的火热引起部分地区金融监管部门的担忧。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首付款资金真实性的审核,防止借款人通过消费贷款、商业贷款等方式非法获得个人住房贷款首付资金,或通过伪造首付凭证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

  北京银保监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

  广东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开展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围绕征信、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第三方机构业务合作等环节,全面开展风险排查工作。

  而早在2020年年中,银保监会就在《2020年银行机构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提及“房住不炒”政策,要求各地监管部门重点关注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流动性贷款、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代销违反房地产融资政策及规定的信托产品等资管产品。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Copyright © 2017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1574243号

联系QQ:1580475931 邮箱地址:1580475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