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产业扶贫,带来稳稳的幸福
内容提要:茹河安静地在山坳间流淌,黄土梯田上绿意盎然,山风拂过,激起阵阵绿浪。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天津北方网讯:茹河安静地在山坳间流淌,黄土梯田上绿意盎然,山风拂过,激起阵阵绿浪。
镇原县是国务院挂牌督战的52个贫困县之一。眼下,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静海与当地干部群众合力攻坚,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路颠簸,我们来到镇原县乾桂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最近,这里的工作人员格外忙碌,喂食、防疫、装车......新一批肉兔就要出栏。镇上的爱心收购站得知消息后,立刻上门来收购。肉兔养殖正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依靠。
养殖场里等待出栏的兔子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顺风顺水的养兔事业遭遇了“寒冬”。
乾桂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兴军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硬账:去年出栏1000只肉兔,一共能赚5万块钱。今年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销售无门,肉兔价格从往年每斤10块左右跌至5块多。就在村民一筹莫展之际,静海的帮扶企业金仓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村民的难题。
“有了静海的帮扶,大伙儿养殖肉兔的信心更足了。接下来,我们计划再建两个兔棚,扩大养殖规模,钱肯定能越挣越多。”李兴军高兴地说。
正在给兔子喂食的工作人员
静海帮扶组深度走访后发现,镇原县饲草资源丰富,饲养肉兔投资小,产出高,非常适合肉兔产业发展。但养兔子的人多了,销路问题怎么解决?
与前来收购的工作人员交谈
在静海的帮扶下,镇原13个未脱贫村兴建了8个村集体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和村民采取灵活的承包饲养、定向收购和分红机制,充分激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让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只是肉兔养殖“一枝独秀”,山坳间还“遍地开花”。
物宗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静海龙头帮扶企业与镇原近2.8万名贫困群众捆绑,创立了镇原县久鼎联合社,在1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肉羊养殖示范合作社,兴建了黑山羊保种繁育新项目,肉牛肉羊肉兔屠宰项目也即将竣工投产,形成完整的畜牧养殖、屠宰上下游产业链。
“每个合作社按照‘331+’扶贫模式,带动镇原1300余户贫困户实现入股分红。”镇原县久鼎联合社负责人张文建告诉记者:“预计年产羊羔万余只以上,纯利润达到350万至400万元,带动脱贫1300余户、4500余人。”
静海与天津天士力控股集团组成“帮扶旗舰”,投资5000万元,打造居德小镇公共服务设施和美丽乡村生态农业园。与此同时,建立镇原县聚德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150亩,养殖湖羊1000只、发展经济林180亩。规划布局了中药材农业科研、培训公共服务区、中药材种植基地、粮食蔬菜种植区、畜牧饲料种植区、大畜养殖区(牛羊、肉猪等)、林下养殖区(土鸡、肉兔等)。
正在改变的镇原
产业帮扶带来的巨变,让重重山坳云开雾散。
如今,镇原县已培育形成了草畜、瓜菜、林果、劳务、中药材、万寿菊、小杂粮七大特色富民产业,建成种养合作社1126个,产业扶贫累计带动贫困群众3.8万户15.39万人,产业收入占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56.3%,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手记:东西部扶贫工作中,静海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生命力,既让贫困群众在物质上脱贫,更让他们在精神上脱贫,不断探索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之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