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不落一户一人 小康梦终成真
内容提要:“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宝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对标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尽锐出战,升级加力,坚决担负起对口支援、结对帮扶、兜底保障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果。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宝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对标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尽锐出战,升级加力,坚决担负起对口支援、结对帮扶、兜底保障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果。宝坻电视台推出专栏《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反映各领域脱贫攻坚取得的扎实成效,展现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7月15日,播出了第一篇:《不落一户一人 困难群众小康梦成真》。
为申请救助的群众办理手续,是新开口镇民政工作负责人甄冬震每天到岗后的第一件事。表怎么填、申请救助有哪些步骤,他都耐心详细地告知群众。翻开随时带在手边的民情日志,谁家有什么困难,低保办理进程,救助资金到位了没有,都在这个小本子上记得一清二楚。
甄冬震说:“我们不是简单地做一个登记,而是装在心里面,每一户困难家庭的需求,一项一项地我们去落实,就是为了能够让这些困难家庭,尽早脱贫,尽早过上小康的生活,最大限度而且是最快地完成我们扶贫助困工作。”
在甄冬震的民情日志里,每一个群众的姓名背后,都有一个保障及时、扶危济困的感人故事。2019年的一场车祸,让新开口村村民黄远失去了劳动能力,当时家里3个孩子中最大的10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中,飞来横祸让一家人的生活都陷入了困境。就在这时,甄冬震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帮助黄远一家申请了低保救助。
新开口村村民黄远说:“我觉得生活又看到了希望。”
2019年11月,74岁的满兆云患上了脑梗,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镇政府和区民政部门及时为他申请了5000元的临时救助金,帮助满大爷一家渡过难关。
满兆云的妻子张振英说:“政府给咱5000元钱管大事了,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好政策。”
几年前,王浩在一次建筑施工中不慎从高空坠落,导致高位截瘫,家里也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区有关部门不仅为他家办理了低保救助,还帮他们盖起了新房,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王浩的妻子高明伶说:“帮我们把房盖起来了,按月给我们补助、低保,等我两个女儿结婚以后,生活就更好了,感谢共产党,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近年来,宝坻区连续出台一系列兜底政策,不断织密民生保障最后一道网底,坚持应保尽保,推进政策精准落实到一户一人。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未脱贫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人群的监测预警,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像甄冬震一样的宝坻区众多奋战在脱贫攻坚、民生保障一线的工作人员,既是这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推动者,更是困难群众走出困境、生活改善的见证人。用他的话说,民政工作就是架在党和政府与困难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而甄冬震就是这座桥上的一块基石,就要用责任担当、真情坚守,把每一项好政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新开口镇民政工作负责人甄冬震说:“我们会把困难群众的生活时刻装在心里面,符合低保条件的办理低保,符合特困条件的我们给办理特困,办理以后对他们的家庭后续生活状况,我们也时刻关注,最终的目标是让困难群众脱贫奔小康。”
社会保障兜底,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内容。瞄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宝坻区还将持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为抓手,扎牢基本民生底线,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供稿:天津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