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脱钩”PK“拉钩”,世界会滑向何方?
中新网9月14日电 题:“脱钩”PK“拉钩”,世界会滑向何方?
作者:陈念
在美国劳动节(9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谈及美中“脱钩”议题,“与中国做生意美国损失了数十亿美元,会将工作岗位从中国转移回美国国内,将禁止与中国业务外包公司签合同”……“脱钩”已经成为美国本届政府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政治词汇。
而在北京时间9月6日,“北美中国投资高峰论坛”作为2020中国服贸会主题活动之一,备受海内外媒体关注。田纳西州的官员通过视频连线,向中国企业推介本州优势,并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投资落地,健康发展”。巧合的是,田纳西州为美国共和党“大本营”之一。
一边是散布“脱钩”论调,一边是致力于“拉钩”行动,如此迥异的场景,勾勒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分裂困境,也暴露了美国地方政府与白宫之间的“步调不一致”。更确切地说,白宫的“脱钩”论调似乎并不受美国社会待见。
智库——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警告,那些试图自给自足并与全球经济“脱钩”的国家,最终将因缺乏多元化的采购以及国内经济受到冲击而遭遇更多困难。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撰文指出,过去20年来,美国和中国从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受益匪浅,两国经济不仅联系紧密,也与全球经济密切交织,中美“脱钩”既不现实也不容易。
媒体——美国《外交》杂志网站刊文指出,与中国“脱钩”是愚蠢的,选择切断与中国的关系可能会导致美国与世界脱节。彭博社文章《特朗普要求“脱钩”,美国公司却想要更多》认为,正是由于与中国及亚洲商家的紧密关系和灵活的供应链,使美国百货商店免于物品短缺窘境。
企业——上海美国商会9月9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中美贸易和政治关系紧张,但超过92%的美国在华企业没有撤离计划,即便特朗普承诺政府将资助企业“搬迁费”。试想一下,当苹果公司由于难以复制在华代工模式而不得不大幅提升库存,当高通由于白宫打压华为的策略而失去芯片订单大客户,当美国硅谷由于政府收紧留学政策而难以招到高性价比的华人工程师,由此导致企业利润大幅收窄,该有多么沮丧。难怪乔治城大学美中项目对话高级研究员麦艾文认为,“特朗普对待中国的政策和美国商界观点背道而驰”。
华尔街——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先锋集团正在将亚洲总部迁至上海;摩根大通可能斥资10亿美元购买其中国货币管理公司上投摩根的控制权;过去一年,外国基金管理公司购买了近2000亿美元的中国大陆股票和债券……华尔街在华“逆势”扩张,是基于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判断,深信金融业重心将东移,中国金融市场是值得期待的掘金之地。
消费者——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沃森分析称,中美“脱钩”意味着中国从波音、通用、辉瑞、苹果、好莱坞和美国农民那里购买的商品变少,这对美国的商业和就业都是极为不利的。一些美国制造商将不得不去生产毫无比较优势的产品,美国消费者也不得不为此支付更多费用。这必然大大降低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美国人准备好了吗?
综合来看,四十多年来中美之间依据客观规律所建立的种种“联结”,绝不是抽刀断水就能斩断的,不管是经济脱钩、科技脱钩还是人文脱钩,双方代价都很巨大。如同射出一支回旋镖,命中他人,却也自伤不轻。为了缺乏证据的安全威胁(如中国设备窃取美国数据)而损失商业利益与生活便利,美国社会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理性选择。
学者、机构用巨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估算出中美“脱钩”的抽象损失,但对于这个“不确定时代”下的具体人群来说,包括不肯回迁的美国在华企业、依赖中国供应商和市场的美国科技公司、持续加大对华投资的华尔街、依旧深爱中国制造的美国消费者、希望把更多农产品卖到中国的农场主、欢迎中国留学生入学的美国高校、在TIKTOK上实现“兴趣变现”的网红……“脱钩”之痛是深入肌肤的,这也正是他们用各自方式消解“脱钩”、对抗“脱钩”甚至主动强化“拉钩”的动力所在。
根植于美国社会的“拉钩”力量并不孤单。全球范围内,主张“拉钩”的力量不断汇聚。
刚落幕的2020年中国服贸会,立足“全球服务,互惠共享”,通过搭建平台,帮助“世界服务”走进来、“中国服务”走出去,盘活全球服贸能量,助力全球经济发展;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向受到中美紧张关系惊扰的美国企业释放积极信号……
此外,欧洲国家在5G问题上拒绝与美国同调,并且保持对多边主义、全球化、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捍卫;澳洲舆论界批评政府随美国而舞,认为与中国“脱钩”不符合澳洲利益;东南亚国家认为,中美“脱钩”只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并拒绝“选边站”……
在“脱钩”与“拉钩”这两股力量的较量中,世界最终会滑向何方?答案应该是“历史正确的一边”。(完)
(编辑:冯方)
【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您对该稿件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hyzixun@126.com,我们将尽快给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