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片诊病,不可取

互联网 2020-10-17 16:2756admin

手机看片诊病,不可取

熊 曾

2020年10月15日11:02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 熊 曾

作为一名大医院放射科医师,我经常会收到很多亲朋好友的求助,我也很乐意用自己的学识帮助大家。可每次收到那些用手机发来的“片子”时,我往往非常苦恼,只能回答他/她一句,“无能为力”。

原因之一:微信等手机软件传输的片子质量不合格,医生需要阅读诊断级的电子胶片。

食材好,厨师才能炒出好吃的菜。同理,CT等影像资料质量好,医生才能做出精确诊断,尤其是对于直径只有几个毫米,如米粒、绿豆般的小结节及微小结节,有时需要看多达几百张图像,才能仔细辨别病变的细节。通过手机发给我的“片子”,有时只是CT报告单,有时是手机拍摄的CT图片,图像失真不说,有的还很模糊,很难获取全面有效的影像信息。

原因之二:手机软件传输的图像格式不合格,医生需要分析薄层DCM数据。

除了原材料好,要想菜的味道好,厨师还需要进一步加工。同理,以肺小结节为例,医生还需要使用放大、缩小、CT值测量、合理的窗技术、三维重建、人工智能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仔细分析CT原始数据(DCM数据),进一步观察病变的细节,以做出精确诊断。医院的阅片系统功能强大,多数操作在微信或手机上都是没办法做到的。

原因之三:手机提供的临床信息可能缺失或不准确。

还以肺结节为例,与肺结节问诊常见的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肺癌高危因素、治疗情况等。如果想通过手机寻求诊断,检查报告单以及化验检查结果也应一并发给医生。翻拍纸质的报告书务必清晰、端正、干净,医生了解得越清楚,给出的建议也就越有价值。

原因之四:通过微信等手机软件看片子实施医疗行为是不正规的。

微信问诊,即使是随便看看,仍属于医疗行为,有违医疗规范,一旦失误,患者和医生的权益均无法得到保障,也不利于患者进一步医疗行为的实施。通俗地说,也就是通过微信获得的建议,是无效的,去医院就诊时不会被认可。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进行线上会诊。

总之,一个负责任的影像科医生,看片诊断时必须小心翼翼、反复斟酌,生怕有一点遗漏而耽误患者就诊,愧对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微信提供的影像及临床信息可能是缺失或不准确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微信看不合格的片子,不充分了解患者情况,专家给出的建议,看似方便,但实际上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出于负责任的态度,我建议大家制作诊断级电子胶片,通过正规的远程会诊平台获得帮助。▲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url=http://health.people.com.cn/GB/408656/index.html]

人民健康APP

[/url]

人民好医生APP



推荐阅读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发布 明确8项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制定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参照《指南》要求,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详细】

流感季来啦,提高免疫力,这些干货请收下!   一场秋雨一场凉,入秋后气温开始降低,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秋季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免疫力的话题。生病就是免疫力低吗?为啥有的人免疫力扛不住流感病毒?如何做才能提高免疫力?【详细】



精彩图集

是谁剥夺了你的睡眠时间

运动让眼睛更明亮

关于牛奶的认知误区

小“口疮”可能有大问题

西瓜的番茄红素又多又好

白露节气:预防肺病保健康

饮料能代替水吗?

水果和蔬菜,你洗对了吗

健身,别自己跟自己较劲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Copyright © 2017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1574243号

联系QQ:1580475931 邮箱地址:1580475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