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价值创新,指企业创新不只是为了获取利润,更是为社会成员赋能,解决社会痛点,增进公众福祉。技术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为人的幸福而发展;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要寻求社会价值创造。将这种价值观念的外延推广:政府运用科技,是为了有效公平地服务人民;个人技术能力增强,是通过“以科技行善”——这才是技术进步的正确方向。
4月19日,腾讯公司继2018年“930变革”后,启动又一次战略升级:将腾讯公益平台与企业社会责任部进行升级,在企业发展事业群(英文简称CDG)下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由原分管腾讯新闻的副总裁陈菊红担任负责人。同时,腾讯宣布将首期投入500亿元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对包括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展开探索。

人类进入数字社会前,分工合作的范围有限,政府是权和利分配的主要组织者。在部门利益之外,政府寻求公众利益最大化。进入数字时代,社会分配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大型科技平台公司覆盖社会100%家庭和90%以上人口,全方位与用户需求和诉求关联。科技平台承载大量公共诉求,自然要承担更多责任。
社会价值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应有之义。社会价值创新,指企业创新不只是为了获取利润,更是为社会成员赋能,解决社会痛点,增进公众福祉。技术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为人的幸福而发展;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要寻求社会价值创造。将这种价值观念的外延推广:政府运用科技,是为了有效公平地服务人民;个人技术能力增强,是通过“以科技行善”——这才是技术进步的正确方向。2017年腾讯公司首次提出“科技向善”,就是直面这种诉求。2012年微信诞生,产品历经迭代,成为第一款真正意义的“技术普惠产品”。几乎所有阶层的中国人都能借助微信文字、语音和视频,实现沟通交流、思考娱乐。面对这样一款“超级产品”,以及腾讯巨大的影响力,这家公司必然要将社会价值纳入重大的思考范畴内。最近,腾讯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树为新的战略,某种程度说,这是一种必然。腾讯希望引领中国企业的社会价值创新,有相当多优势。首先,腾讯有这样的能力。腾讯是一家几乎“全民在用”的企业,它的创新社会价值将惠及全民;作为平台型企业,腾讯将技术赋能给合作者,引导他们探索社会价值创造。“小程序”就是这样一个超级应用,腾讯向开发者开放技术工具包,引导解决社会痛点,提升各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这个过程创造的福祉难以估量,远远超出体现在腾讯财务报表上的价值。其次,腾讯有这样的场景。创新社会价值,需要具体的应用场景,将技术转化成价值。腾讯在智慧零售、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等领域都有布局,这些布局指向社会需求的痛点。腾讯的布局都指向挖掘长期产能,极大释放供给,而不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这就让“创新社会价值”的探索,更具有长远目标。再次,腾讯有这样的基因。长期以来,腾讯奉行“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强调不因商业利益伤害用户价值,强调“科技向善”,并将其作为公司的使命愿景。现在提出“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腾讯在社会责任领域的思考一脉相承,外延不断扩大。这样一家企业引领价值观创新,更易获得广泛接受。就目前看来,“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除了理念引导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上,似乎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路径。互联网深刻影响和改造社会,还是近些年的事情,科技平台企业对社会价值创新的认识,还处在摸索阶段。这一点我们无法苛求——就连谷歌,也默默去掉“不作恶”的口号,改为“做正确的事”。可是,确定一个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的方向,总是重要的。比如说,前置企业的社会责任。科技企业将产品推送给用户之前,要将产品的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平衡。正如医药产品上市之前,要在说明书列出疗效和副作用。科技企业要有这样的自省评估,列明产品普惠性和危害度。只有好处大于坏处,这个产品才有社会价值。科技公司的产品影响太大,召回太困难,“自我审查”其实也是自我救赎之道。再比如说,探索技术规则遵循社会规则的通道。技术的负面后果,企业难以通过经济利益获得正确反馈——往往对社会越糟的技术,越能带来经济利益,比如付费医疗广告。企业如何让技术规则遵循社会规则呢?除了国家立法,还应有社会推动。社会推动可以是公众通过媒体或直接上门,要求企业将技术规则适应社会规则;或者企业打开协商渠道,邀请专家、学者、媒体和用户代表,对产品进行公开评议。这种通道越发达,企业得到的反馈就越多,也越全面。
创新社会价值的议题非常广泛。除了自下而上反馈,解决社会诉求痛点,它也需要自上而下的“银河视角”,关注普惠价值。比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宏大的“碳中和”议题,它和公众没有直接关系,却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中国的数字科技企业要想走到时代前沿,获得全世界尊敬,就应当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邱泽奇 | 文邱泽奇是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