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怕冷的八个原因
突然怕冷的八个原因
江 越
2019年10月30日07:22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杨庆国
人体各个系统的运行都是需要能量的。人体的能量来自于食物的动力效应、基础代谢和活动。因此,人在健康状态下,通常为饥饿时比饱腹时怕冷,运动前比运动后怕冷。而且,由于基础代谢率与年龄等有关,因此,大多数女性比男性怕冷,老年人比年轻人怕冷。但是,如果近期内突然明显怕冷,就要引起注意。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杨庆国告诉记者,很多疾病,包括心血管、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病变都会让人感觉怕冷。
1.贫血。贫血会出现头昏、乏力、怕冷、心慌气短、食欲减退等症状。由于贫血的种类很多,因此若有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贫血种类。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状腺素是调节人体代谢的主要激素,而甲减正是由于甲状腺合成或分泌甲状腺素不足,或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素反应不良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因此甲减患者的机体代谢会减慢,出现怕冷症状。此外,患者还会伴有疲劳、瞌睡、体重增加、食欲低下、月经不调等症状。
3. 快速减肥。脂肪是很好的防散热组织,快速减肥或做了抽脂手术后会出现怕冷症状。此外,厌食症患者出现体重下降、怕冷的问题也很常见。
4. 血管病变。如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出现患侧肢体乏力、腿脚怕冷、发麻抽筋等症状。
5. 外周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引起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其临床症状就有手指、脚趾及下肢的发冷、麻木、疼痛等。
6. 下丘脑病变。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的最高中枢,是人体的体温控制中心,因此它的病变可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怕冷、脱发、肥胖等。
7. 局部损伤。烧伤患者由于皮肤损伤,局部排汗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体温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易出现怕冷现象。
8. 药物副作用。如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有心得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失眠、怕冷、性功能障碍等。▲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 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详细】
肌肉锻炼降低癌症风险 滋阴补肾常按这穴位 人到中年,身体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老年后,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小。除了心肺耐力锻炼之外,肌肉力量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肌肉锻炼有助预防癌症,可降低两成癌症的死亡风险。【详细】
相关新闻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预防?
食欲减退恶心厌油 早期肝炎患者的症状表现
如何自查下肢血管病变 摸足背看颜色
糖尿病专家许樟荣:重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
向颈部瘢痕说不 黑龙江省医院腔镜下甲状腺病变切除已达百余例
出怪汗留心神经病变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