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火焰蓝”驰援安徽抗洪一线:洪水不退 我们不撤

2020-08-08 08:0263admin

内容提要:向水而行,冲锋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安徽防汛抗洪一线,跃动着天津“火焰蓝”。他们风雨无阻,逆向而行;他们争分夺秒,不舍昼夜……

  天津北方网讯:向水而行,冲锋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安徽防汛抗洪一线,跃动着天津“火焰蓝”。他们风雨无阻,逆向而行;他们争分夺秒,不舍昼夜……

  7月19日,原本去南京训练总队参训的6名天津消防员,临危受命驰援安徽抗洪一线。水域救援、防护堤坝、运送物资……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抗洪抢险注入“天津力量”。

  “逐户搜救,不落下一名受困群众”

  农田、道路被淹,部分路面塌陷,水深处达3米左右,被困群众焦急等待救援……这是7月21日清晨,红桥支队南运河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陈松抵达被洪水席卷的安徽省六安市固镇时的一幕。

  “救人,刻不容缓!”作为突击五分队水域救援第十小组组长的陈松,驾驶着冲锋舟,小心翼翼地经过情况复杂的积水路段后,对居民楼中的被困群众展开逐户搜寻。住宅内一片狼藉,物品漂浮在齐腰深的积水中。呼救声传来,是一位7旬老人,腿脚不便。陈松背起老人,将她安全送到冲锋舟上,然后又投入到下一次救援。

  特勤支队西环路消防救援站的晏宏建也参与了固镇的救援任务。当他得知当地一个敬老院被洪水围住了,一百多名老人被困后,主动请缨前往营救。“看到你们来了,我们就知道有救了!”老人们说。

  “一位93岁的老奶奶行动不便,需要乘坐轮椅,但积水齐腰深,怎么办?”“以膀为桥,搭‘人梯’扛出去!”眼看暴雨又要来临,晏宏建和队友们不敢耽搁,轮流把老奶奶连同轮椅一起扛到肩上往外送,经过大家近一小时的齐心协力,最终,老人安全抵达临时安置点。

  “攻坚”斗激流。武清支队泉州路消防救援站的杨平理和北辰支队邯郸道消防救援站的张学强,也奔赴在固镇的各个救援现场。“入夜,我们乘坐橡皮艇,通过寻找光源、喊话、手电光打信号等方式,逐家逐户开展搜寻行动。当时念头只有一个,那就是迅速疏散群众,赶紧救人。”杨平理说,他和队友们在随时可能倒塌的平房中,利用背、抱、扛等方式,将被困人员成功转移到安全区域。

  “守住堤坝就守住生命,守住未来”

  记者采访和平支队西安道消防救援站消防员陈贵明时,他依然驻守在安徽省淮南市三觉镇的临时驻勤点。和他在一起的,还有西青支队张家窝消防站的刘华东。

  驰援安徽抗洪一线十余天,让他们颇感欣慰的是,大坝一侧的水位已降至安全线下,应急相应级别也下调了,“但我们并没有接到撤退命令,雨还在时不时地下。”

  陈贵明的左臂上有一道约5厘米的伤口已结痂。这个伤口是7月20日初到三觉镇,他在执行紧急组装冲锋舟的任务时,不小心被锋利的金属零件划破的。“时间就是生命。”当时,他顾不上处理伤口,随手把血一抹,继续干活儿。

  7月25日,陈贵明又和队友们承担起淮南市陶店回族乡大坝低洼地区的巡防任务。“巡防路往返20公里,一天至少巡逻两次。”雨停云散,阳光炙烤,身着厚重抢险救援服,被汗水浸湿又蒸干,蒸干了又被汗水浸湿。

  “巡防途中,我们发现有三辆轿车陷入泥潭无法开出,大家一起实施了营救。”凭着多年的救援经验,陈贵明和队友们很快将车拖出,成功营救出被困人员。

  “洪水不退,我们不撤。”承担着器材装备运输、组装和配发工作的刘华东,因为水土不服,一度出现了低烧、腿部浮肿的症状,但他不敢休息,从冲锋舟到饮用水,一件件器材、物资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守住堤坝就守住了生命,守住了未来。”刘华东深知这一点。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截至发稿时,天津的6名消防员依然全部驻守在安徽防汛抗洪一线。(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Copyright © 2017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1574243号

联系QQ:1580475931 邮箱地址:1580475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