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令革命先辈刻骨铭心,于文长子讲述 父亲唯一遗愿:人走
内容提要:8月15日,于文的长子于博云向记者发来一条微信:75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不能忘记……
天津北方网讯:8月15日,于文的长子于博云向记者发来一条微信:75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不能忘记……
“父亲加入八路军,鬼子上村里去威胁奶奶,用刀背砍到她的颈部,奶奶因此离世。父亲得知后悲愤交加,誓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于博云说,8月15日,这个亿万中国人应该铭记的日子,于家尤其不会忘却。
于文,1919年出生,河北遵化人,1938年参加冀东人民抗日暴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于文主要随部队在盘山一带从事对敌侦察工作,曾任侦察排长、连长、股长等职,后来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2000年因病去世。于博云介绍,盘山抗战经历给父亲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人走后,骨灰‘归队’盘山,和战友们再‘集合’”是父亲离世前唯一的遗愿。
每到清明节前夕,于博云都会到蓟州盘山祭奠父亲、缅怀先烈。“祭扫期间经常遇到冀东八路军后代,他们中好几个人和我说‘你父亲是冀东侦察英雄’,我很诧异,因为父亲从没这样讲过。”在于博云的印象中,父亲绝口不提功绩,甚至连自己的过去也很少提,“直到1962年他生病住院,探究病因,我们才听到一段‘绝地求生’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为斩断人民群众与八路军的联系,驻扎华北的侵华日军在长城沿线约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千里无人区’里,有片地方叫‘双禁区’,不许住人、耕作,一切生存条件都被摧毁。1943年,父亲率侦察员三次冒险进入‘双禁区’执行任务。没吃的怎么办?他们从河里发现了冻死的鱼……”于博云说,父亲的肝脾后来渐渐出现问题,但他唯恐麻烦组织,有病一直自己扛着,直到1962年扛不下去才就医,“医生称父亲的病是因为生吃死鱼感染上一种吸虫造成的。那次住院,他不得不摘除脾脏。”
“少给组织添麻烦”“甭想‘走后门’”“别人能吃的苦你也能吃”……于博云说,自己和妹妹受父亲影响相继参军入伍,从军期间,每次收到父亲来信都会受到教育,思想受到洗礼,“父亲一心报国的如磐信念、留下的家训家规,始终激励着后辈,值得我们代代坚守。”(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