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王立新:带领村民致富的一方好官
内容提要:两次临危受命,蔡公庄镇任党委书记王立新两次临危受命,改善村居环境,带领村民致富,用实际行动忠诚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天津北方网讯:两次临危受命,蔡公庄镇任党委书记王立新两次临危受命,改善村居环境,带领村民致富,用实际行动忠诚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走在静海区子牙镇东子牙村村民文化公园里,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微风送来阵阵花香,文化长廊里不时传来说说笑笑,处处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曾是王立新工作过的地方。
2018年8月,王立新临危受命,被区委选派到静海区出名的乱村-子牙镇东子牙村任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面对复杂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他敢于亮剑,以铁腕手段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用了2年半的时间,将东子牙村从“无星村”转化为“五星村”。
王立新首先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键,针对村干部分工混乱、推诿扯皮的问题,发挥统筹指挥职能,形成协同作战合力。同时,针对农村发展党员“血脉不畅”问题,两年时间,王立新引导29名优秀农民申请入党,推荐16名积极分子,接收3名预备党员。同时,通过谈心谈话拉近与党员之间的距离,利用党员户挂牌承诺,组织党员参与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帮扶解困等,促使党员干部成为东子牙村基层治理的主力军。
针对村里脏乱差的问题,王立新大力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了彻底解决村民们的出行难题,王立新利用有限的经费,对全村30多条道路进行整修。此外,组织完成村庄1.4万平米面包砖美化以及子牙河边1400米道路硬化工作,修复了近1万米长的路面,新建了8座水冲式厕所,安装太阳能路灯360盏,种植景观树木2000余株,同时配建东子牙村文化公园,“姜子牙文化”长廊成功申请了天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态宜居。
“立新书记在我们这工作两年时间,村里的环境变好了,大家伙儿的心情更舒畅了。”提起王立新,村民们今日仍然纷纷竖起大拇指。
作为当家人,王立新一心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积极探寻集体经济“突破口”,引进种植藜麦、烟薯等百余亩新型农产品,与村民同劳动、同战斗,经常是“一身土、两脚泥”,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40万元,使子牙村告别了大田作物的种植限制,开启了绿色现代农业之路。
没有工业企业是东子牙村的短板,但转换观念,短板也能变长板。看着傍村而过的子牙河、陈大公路和津涞路,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立新和村党总支新班子成员开动脑筋,决定发挥交通优势,把村里的好生态变成“金饭碗”。
王立新说:“村里从2019年开始与天津一些单位合作,种植‘烟薯25号’,已经为农民带来了收益。后来,我们又和天津农学院以及驻村帮扶组一起,引进藜麦种植项目。我们还种了几十亩的甜玉米、糯玉米,还与天津佳兴公司合作种植了150亩的马铃薯。”与村民的“口袋”一起鼓起来的,是集体经济的“口袋”。到2019年底,东子牙村的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1万余元。
2020年9月,王立新再次临危受命,被区委安排到短时间内调整3位主要负责人、镇情复杂的蔡公庄镇任党委书记,到任后敢于较真碰硬,在较短时间内打开了工作局面。
王立新抓住蔡公庄镇西洋乐器制造的优势,从发展地区乐器特色产业入手,带队赴河北省衡水市音乐小镇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以“乐器创意基地”为发展目标,及时将本镇特色西洋乐器产业纳入全镇“十四五”规划,突出打造集音乐文化宣传、网络电商销售、制造过程展览、乐器演奏培训、旅游等多产业结合的“乐器产业一条街”。
今年4月,蔡公庄镇举办了首届花田文化节,积极打造静海区生态旅游观光新品牌景区,以旅游带动效应,助推镇域特色种植的跨越式发展。(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