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教育,要入脑入心形成自觉

教育 2020-10-14 00:3777admin

勤俭教育,要入脑入心形成自觉

讷  言

2020年10月12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养青少年厉行节俭的习惯,对于建构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传承中华民族的勤俭美德至关重要。

新一代青少年出生于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普遍缺乏对物质短缺的感受、缺少对节约观念的认知,对于“勤俭持家”没有切身的体悟。加之不良消费文化对于过度消费的误导和勤俭教育在家庭中的“失语”,耳濡目染中,青少年容易形成攀比的心理。如此一来,学校食堂内,尽管张贴有“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海报,依然有不少学生将没吃完的餐食随手倒入垃圾桶。

如何把勤俭美德的培育融入日常教育,营造崇尚勤俭的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考题”。特别是如何将勤俭内化为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动一番脑筋的。

要让广大青少年知道,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面对长辈关于勤俭的教导,很多青少年不解、排斥。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俭,约也”,是在讲人的自我节制。倡导节俭修身,讲人的内在修为。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勤俭节约,于物质匮乏时适用、于物质丰富时一样适用。

要让广大青少年知道,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惜物养德。爱惜粮食意味着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视,意味着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和感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对于儿童勤俭的教育,都是旨在教导儿童珍惜资源,物尽其用、敬物惜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然而,粮食安全问题一刻也不能放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全社会要汇聚合力,帮助青少年建立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身教胜于言传,各方面应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于家庭,家长要做表率,从一箪、一瓢做起,懂得珍惜、心怀敬畏;于商家,要倡导理性消费、健康消费;于媒体,要通过宣传与引导,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文化自觉。

对青少年开展勤俭教育,不仅要体现于言传中,更要渗透于身教内;不仅要让教育成果入脑,更要入心;不仅要将其作为行动要求,更要成为价值自觉。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不辍。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2日 07 版)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url=http://health.people.com.cn/GB/408656/index.html]

人民健康APP

[/url]

人民好医生APP



推荐阅读

警惕孩子近视的六大前兆,收下这份“护眼全攻略”!   孩子在看电视或黑板时,会习惯性“眯眼”;看书或玩手机时,会不由自主地靠近目标;长时间用眼后,还会时不时地用手揉眼睛或频繁眨眼……这些近视征兆,作为家长是否有所注意?对此,人民健康网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举办“在线访谈”,邀请相关专家为大家普及近视防控的科普知识,指导家庭和儿童青少年做好近视防控。【详细】

油吃多了坏处多!7个小技巧助您控油减脂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在日常饮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会说,“油大”的饭菜才好吃。但是,油的摄入量也要遵循“适度为好,过度有害”的原则。吃油多了,会带来健康问题。【详细】


相关新闻

奶奶捡起孙女地铁上撒的薯片 身教比言传更有效


精彩图集

是谁剥夺了你的睡眠时间

运动让眼睛更明亮

关于牛奶的认知误区

小“口疮”可能有大问题

西瓜的番茄红素又多又好

白露节气:预防肺病保健康

饮料能代替水吗?

水果和蔬菜,你洗对了吗

健身,别自己跟自己较劲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Copyright © 2017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1574243号

联系QQ:1580475931 邮箱地址:1580475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