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将至 敬老孝老需与时俱进 如何写好新时代的“孝”字?
内容提要:10月25日是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敬老节。每到重阳节,人们会选择用各种方式向家里的老人表达感激感恩之情,但不少人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也不太清楚新时代老人的新需求。
天津北方网讯:10月25日是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敬老节。每到重阳节,人们会选择用各种方式向家里的老人表达感激感恩之情,但不少人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也不太清楚新时代老人的新需求。本市心理咨询师杨秀华提示,读懂父母真实的内心需求,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更能与时俱进敬老孝老。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老人是勤俭朴素的,每天忙于照顾孙辈,生活单调乏味。实际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时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物质上来说,不少家庭的老人生活条件不错,缺乏的不是物质给养,而是亲情陪伴。从心理上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发朋友圈、拍视频、网购、外出旅游等,热衷紧跟时代步伐,追求时尚现代的生活方式。
要了解父母的内心需求,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多陪伴、多倾听,给足老人精神上的“赡养”。距离较远的,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的方式沟通交流,让父母感受到来自子女的牵挂与关爱。同时,要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重视家教、家风,培养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关爱长辈,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另一方面,子女应该拿出细心和耐心,给老人以知识上的“赡养”。比如,很多老年人对手机的消费需求不再限于字体大、声音大的老人机,而是更偏爱能上网、能摄像、能网购、能支付的智能手机。但有时老人对智能手机的操作并不熟练,子女应该耐心指导,告诉父母怎么使用智能手机,怎么用手机支付、如何在网上购物。还有的老人喜欢旅游,子女可以指导父母如何通过线上选择旅游线路、预订旅游产品。
此外,子女平时应鼓励父母多学正确的养生知识,适度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这些方式看似平常,但对父母来说恰恰是最需要的,既能避免他们与社会脱节,也能减缓他们身处网络时代的焦虑和空虚。(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