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担勤俭节约之责

教育 2020-10-24 20:1397admin

共担勤俭节约之责

2020年10月21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共拒“剩宴”,进行饮食文化的“绿色革命”,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昭示了我们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得到全社会的热烈响应。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家宝”都不能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坚决整治“酒桌上的应酬”等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同时要看到,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危害不容小觑。

“消费”与“浪费”仅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合理适度的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源泉。而消费不合理不适度,不仅破坏资源,而且影响社会风气,必将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餐饮行业与千家万户联系,餐饮文化与家庭文明相关。从餐饮企业、从业人员,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应共担勤俭节约之责,共同抵制铺张浪费之风,当好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餐饮业女性从业人员相对较多,是推动减少“舌尖上的浪费”的一支重要力量。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我国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有2942.2万,其中女性1624.6万,超过半数。而在餐厅服务人员中,女性占比更高。她们直接面对消费群体,在引导顾客文明消费、节约用餐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顾客点餐时,根据就餐人数和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用餐结束后,提醒顾客将剩余食物打包回家。多一声温馨提醒,就可能避免一次浪费。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舌尖上的节约”一定会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进而成为常态。

餐饮消费的过程,通常也是联结感情、关照心灵的过程。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无论是对个人文明素养的提高,还是对社会文明风尚的养成,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要自觉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外用餐以“光盘”为荣,以“剩宴”为耻,按需点餐、合理配餐、理性消费,让宴请不攀比、聚餐不浪费、剩菜要打包、吃饭要光盘成为家庭聚餐的文明标配,特别是要言传身教,带动孩子从小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以健康文明的餐饮文化涵养勤俭节约好家风。

妇联组织要广泛调动餐饮企业中妇联执委、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巾帼文明岗等先进典型的积极性,引导她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采购、储存、加工、销售、服务等全过程,争做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领头雁。充分发挥“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自觉摒弃浪费的陋习,从节约一粒米、一把面、一滴油做起,把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落到实处、落在日常。

共拒“剩宴”,进行饮食文化的“绿色革命”,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要将“反对浪费”与“鼓励消费”统一起来,大兴节俭之风,让“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观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日前在全国妇联举办的餐饮行业女企业家座谈会上说

(本报记者  姜  洁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1日 05 版)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url=http://health.people.com.cn/GB/408656/index.html]

人民健康APP

[/url]

人民好医生APP



推荐阅读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发布 明确8项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制定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参照《指南》要求,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详细】

流感季来啦,提高免疫力,这些干货请收下!   一场秋雨一场凉,入秋后气温开始降低,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秋季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免疫力的话题。生病就是免疫力低吗?为啥有的人免疫力扛不住流感病毒?如何做才能提高免疫力?【详细】



精彩图集

是谁剥夺了你的睡眠时间

运动让眼睛更明亮

关于牛奶的认知误区

小“口疮”可能有大问题

西瓜的番茄红素又多又好

白露节气:预防肺病保健康

饮料能代替水吗?

水果和蔬菜,你洗对了吗

健身,别自己跟自己较劲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Copyright © 2017 企业中国-专注企业发展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1574243号

联系QQ:1580475931 邮箱地址:1580475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