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家长改作业”让教育回归本义
叫停“家长改作业”让教育回归本义
龙敏飞
2020年11月12日08: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公布的《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此举得到不少网友点赞。据了解,从2018年至今,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和陕西等至少十个省份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
近来,围绕“家庭作业”的争议很多,概言之,老师有老师的无奈,家长有家长的心酸。在这样的语境下,多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各地的“叫停”举措来看,多数比较严厉,如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纳入绩效考核等。“叫停”背后的用意就是强调,家庭作业不是“家长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重新放在教师身上,回归教育本义。
之所以出现一些学校将家庭作业推给家长批改,背后也有一些现实原因。近年来,社会一直呼吁给教师减负,但具体说来,减负减在哪儿、怎么减,许多人并不理解。更多的情况是,给教师减负之后,许多事项就“自然而然”地落到家长那里。毕竟,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参与;而随着家校共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家长批改作业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必须厘清的是,家校共育并不是让家长批改作业的挡箭牌。在学生教育问题上,每一个参与的角色都有与之配套的义务和职责。批改作业,就是教师的职责。这正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原因,同样也是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的理由。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成长,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不能混为一谈。只有学校、家庭各司其职,让教师是教师,家长是家长,才能形成合力,促进教育有序发展。
各地应审视并厘清家校共育的边界,特别是规定教师职责范围,划定家长参与辅导的界限。要明确,家长可以自愿参与辅导,在孩子教育中扮演辅助者的角色,但学校不能强行要求、硬性规定。学校的减负工作应更科学、更实际,不能一味减负而逾越家校共育的边界。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发布 明确8项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制定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参照《指南》要求,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详细】
流感季来啦,提高免疫力,这些干货请收下! 一场秋雨一场凉,入秋后气温开始降低,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秋季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免疫力的话题。生病就是免疫力低吗?为啥有的人免疫力扛不住流感病毒?如何做才能提高免疫力?【详细】
相关新闻
督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北青报:少些“打招呼”的督查
为教师减负,给教育“加码”
不给家长布置代劳作业 也需家长不主动代劳
“不得通过微信留作业”的教育启示
请钟点工打扫教室背离了教育本义
给孩子的作业减负,家长才能真正减负
孩子“打卡”学习挺好 但别再让我批作业了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