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宁波在行动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这座城市频频刷“爆”各大媒体,宁波模式、宁波速度、宁波经验等关键词层出不穷,走出了一条具有甬城特色的“跨越式”高速发展道路。
在这条高速发展道路上,高等教育是促其发展的不绝源泉和强大动力。宁波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深刻体会到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生态体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为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推进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建设,9月21日,全国(宁波)产教融合推进会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美丽的港城成功召开。
论坛由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教育局承办,在甬高校、凤凰数媒产教集团等协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长孙维杰、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亚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达主持开幕式。
300余名部省市领导、国内文化创意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和教师代表齐聚宁波,共商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服务发展大战略,共同探讨文化创意领域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问题,为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好地建设文化强市出谋划策。
宁波模式——区域式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之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长孙维杰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迫切需要。”孙维杰表示,区域式的产教融合模式,是院校和企业的重要合作模式之一,如何让院校与所在地企业、产业达成密切配合,实现教育内外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紧密对接,宁波有着很好的探索。
据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职高专院校和宁波工程学院、宁波财经学院等5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动对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宁波全市高职院校均与地方共建了产业园区。鄞州、北仑、慈溪、奉化、宁海、象山等县(市)区共建高等教育良好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宁波已形成四类校地共建办学模式:一是院园融合。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依托本校优势学科专业群,找准与产业合作的契合点,主动融入产业园、科技园;二是县校合作。鼓励和引导相关高校根据县(市)区的特色产业,与县(市)区政府共建产业学院,力争实现“创办一个学院,支撑一个产业”的目标;三是特色学院。鼓励和支持高校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对接行业需求,成立特色学院,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培养紧缺急需人才;四是校企共建。鼓励和引导企业,尤其是区域产业龙头企业更为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宁波速度——“文化宁波2020”
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亚伟
论坛现场,万亚伟在致辞中表示,今年3月,宁波市印发了“文化宁波2020”建设计划的通知,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兴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具体举措,主要包括“书香宁波”“影视宁波”“音乐宁波”“创意宁波”四个组成部分。
根据计划建设的主要任务要求,“书香宁波2020”要实现“全民阅读”覆盖城市每个角落;“影视宁波2020”要让宁波大步走进大电影时代;“音乐宁波2020”要悦动宁波,让城市充满艺术感;“创意宁波2020”是要用创意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以上这些建设目标,具有良好发展基础。据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宁波市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7.2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271.67亿元,同比增长9.2%。文创产业增加值在总量上排名浙江省第二,文化制造业总量居浙江省首位。
宁波的发展速度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加持下,已实现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文化宁波2020”的目标,也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稳步迈进。
宁波经验——产教联盟创新融合生态
会上,举行了宁波市新成立的宁波文创学院数字创意中心(设在浙江万里学院)、影视衍生品中心(设在宁波财经学院)、文旅文创中心(设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手工艺品创意中心(设在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
峰会期间还发起成立了全国(宁波)人工智能产教合作联盟、浙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联盟、全国(宁波)文化创意产教联盟等3个联盟,并举行了3个联盟秘书处的授牌仪式。并对一批在甬高校“创意点亮乡村”优秀项目进行了表彰颁奖。
对于此次峰会,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赤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三大关键词:一是“服务”,即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宁波市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二是“转型”,即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用产业倒逼教育改革,从而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协同”,即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协同,校企深度合作。
胡赤弟表示,产教融合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战略,关键在“融合”二字,因此构建起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显得十分重要。他强调,要想构建长效生态体系,需要抓住四大重点:一是要重点培育高校专业学科的活力和创造力,大胆创新合作模式而不拘泥于现有模式;二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主动适应该现代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更开放、更协同;三是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融合协同新模式,构建教学学习、科研生产专业产业链,实现大融合;四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处长王丽萍
对于“全国(宁波)文化创意产教联盟”的成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处长王丽萍表示,随着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行业要求在变高,而人才缺口也在变大。同时,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深度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盟的成立,可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等多方资源水平,在此基础上,能更好的探索文化创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和新模式,共同推动文创人才高质量培养。
浙江万里学院校长应敏
浙江万里学院校长应敏表示,全国(宁波)文化创意产教合作联盟未来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广泛联系各级各地、各部门和各院校、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学科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趋势,共同推进文化创意教育事业发展,共同制定文化创意相关行业标准,推进文化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
宁波助力——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多方参与
一个城市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有效参与。作为高峰论坛协办方之一,凤凰数媒产教集团根据全国文化创意领域的最新需求,基于宁波丰厚的文化基础和较强的制造业土壤,邀请多位国内外文化创意领域知名专家教授莅临现场,进行主旨演讲,分享了他们对如何推进文创产教融合、提升设计创新力、打造数字创意产业新生态等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凤凰数媒产教集团董事长王阳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研究员李昶从文化产业政策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文创产教融合重点;江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凌浩从设计框架的角度,讲解可持续性设计创新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展系统阐述了“设计的价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装饰》杂志社主编方晓风为大家揭秘了“文化创新的机制和有效路径”;凤凰数媒产教集团董事长王阳则希望政产学三方合力,共同打造数字创意产业新生态。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研究员李昶
会上,李昶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强调,国家非常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人才可以说对下一步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特别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发展作用是非常大的。文化产业需要的人才种类多、范围广,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级。产教融合对于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凤凰数媒产教集团行政总裁储鹏
凤凰数媒产教集团行政总裁储鹏表示,企业既是市场行为主体,也是产教融合的核心。凤凰教育在高校产教融合领域摸索了十多年,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凤凰特色的产教融合解决方案。此次邀请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到此次论坛当中,希望可以真正助力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将产教融合进一步落到实处。
据悉,会议现场,凤凰数媒产教集团与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等4校举行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同时,与浙江万里学院一起,成为“全国(宁波)文化创意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