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北斗高密度发射创世界纪录 明年6月底前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
新华社西昌12月16日电(李国利、张文科)我国1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的同时,创造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 近几年,北斗系统迎来高密度发射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发射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201...
-
澳门首颗科技试验卫星“澳科一号”亮相航天科普展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赵竹青)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澳门星航天情中国梦”——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航天科普展15日在澳门科技大学开幕。开幕式上,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命名揭晓,定名为“澳科一号卫星”。据介绍,该卫星计划于2021年择机发射,旨在观测南大西洋上空地球磁场异常区磁场变化的精细...
-
ICPC国际顶级训练营启动全球报名 世界总冠军教练现场教学
2020字节跳动冬令营启动全球报名ICPC世界总冠军教练现场教学 近日,2020字节跳动ByteCamp冬令营宣布启动全球报名。此冬令营是针对一年一度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的国际训练营。 本期冬令营将携手国际赛事训练机构MoscowWorkshopsICPC,于2020年2月1...
-
云计算产业蓬勃发展 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乔雪峰)当前,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应用范畴不断扩宽,整个产业保持着良好的...
-
中外科研人员测出量子隧穿时间上限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志伟通讯员杨婷婷)自量子力学建立以来,关于量子隧穿的发生是否需要时间一直饱受争议。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柳晓军团队公布其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的合作成果,首次将基于“阿秒钟”的隧穿时间测量拓展到分子体系,得出该时间上限为10阿秒(1阿秒=10-18秒)。量子隧穿效应是指在微...
-
“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推进 白皮书展示“湖州经验”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赵竹青)在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专题型白皮书《中国湖州“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布,介绍了中国浙江湖州市推进“生态+电力”行动促进节能减排的案例和应对气候变化所作的努力。白皮书全文分为四个章节,围绕“生态+电力”新思路、可持续发展路径、评价...
-
以5G赋能科技金融驱动产业融合 以政策重构生态格局
据GSMA智库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4.3亿个5G连接,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而金融科技发展的底层逻辑就是通信技术的进阶,5G应用的快速发展必将加速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从而推动领先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为科技金融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强调,5G的商用...
-
2035年底北斗系统将在民航实现“全覆盖、可替代”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齐中熙、李丽华)《中国民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实施路线图》日前由民航局正式发布。“路线图”提出,要大力推进北斗系统应用,到2035年底,构建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与GPS等其他星座兼容互操作的双频多星座GNSS技术应用体系,逐步实现北斗系统民航行业应用“全覆盖、可替代”。...
-
京沈高铁全线隧道顺利贯通
人民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乔雪峰)记者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铁路局)获悉,2019年12月12日上午11时18分,在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梨花顶隧道内热烈的欢呼声中,京沈高铁全线最后一个隧道历时63个月顺利贯通,同时,该隧道也是京沈高铁京冀段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这标志着...
-
敦煌放归野骆驼佩戴GPS项圈
放归野骆驼戴上GPS电子项圈近日,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筹备,敦煌西湖保护局完成了一批4峰野骆驼的放归。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敦煌西湖保护局了解到,此次行动要追溯到2012年。2012年9月6日,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野生动物管理局和甘肃武威濒危动物繁育研究中心联合,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实施了全...
-
我首次合成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通过精确分子设计,在世界上合成出首例单一手性指数单壁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该成果日前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碳纳米管可被认为是仅包含sp2键合原子的全碳基管状共轭聚合物,然而直径特定的碳纳米管片段长共轭聚合物尚无研究报道。具有单一...
-
2019年中国设计红星奖发布 400余件作品获奖
人民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乔雪峰)12月11日,2019中国设计红星奖在北京正式发布,2019年中国设计红星奖共有6000余件产(作)品参评,经来自中、德、美、法、英等40余位专家评审,产生400余件获奖产(作)品。其中,至尊金奖1项,金奖10项,银奖15项,并评选出最佳团队奖1项、最佳新人奖1...
-
中科院出版新书《定格在记忆中的光辉70年》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赵竹青)12月10日,中科院组织编写的新书《定格在记忆中的光辉70年》正式发布。众多在中科院工作多年的老科学家,回忆整理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历史故事,这些被“抢救性挖掘”出来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故事汇聚在一起,成就了这一册厚重而深情的文集。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
我国学者研制出可“自我清洁”的新型混凝土
新华社合肥12月11日电(记者徐海涛)现代高层建筑需“人工吊绳”清洗墙面,耗力、费水且存在危险。有没有一种建材,下一场雨建筑就焕然如新?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鑫等人创新方法,制备出一种超疏水、高气孔率、隔热与隔音性能俱佳的轻质混凝土,有望实现建筑物“自我清洁”的设想。美国化学会学术期刊《应用材...
-
高分七号卫星拍出地球高清3D大片
图为高分七号卫星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影像。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供图 核心阅读 高分七号是一颗测绘卫星。我国以往卫星的测绘精度是1∶5万比例尺,高分七号能达到1∶1万比例尺,对地物的平面定位精度优于5米,测高精度优于1米,即对于地面物体的平面定位精度误差在5米以内。高分七号的投入...
-
明年1月1日起远洋船员最低基薪标准提高4%
人民网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乔雪峰)12月10日,全国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第4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全国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主席刘小明出席会议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更好地维护船员整体权益,努力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