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中医养生”成为不法商家摇钱树
莫让“中医养生”成为不法商家摇钱树
《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舆情监测研究中心 刘晓
2019年07月29日13:3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上一监测周期(7月20~7月26日),全网涉及中医药相关信息总计487221条,微博平台为主要信息来源,达247361条信息。“‘三无’养生馆”成为本周舆情热点。
近日,中国新闻网记者随机走访了河北约30家养生馆,发现这些养生馆半数以上设有“针灸”项目,但都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此外,不少养生馆还宣传店里所谓的“针灸”等服务项目能治愈多种疾病。人民网、中国网、环球网、北青网等超60家新闻媒体转载,“中医养生”乱象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近些年,人们对健康养生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养生保健服务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养生保健馆、中医按摩馆等机构推出的针灸、拔罐、艾灸、刮痧、小儿推拿等中医理疗方式深受群众欢迎。
然而,部分养生保健机构并不具备从事这些中医技术服务的资质,加上从业人员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更没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他们从事针灸、拔罐、刮痧、艾灸等诊疗行为,将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实际上,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鱼龙混杂的现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过《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非医疗机构开展“火疗”项目的复函》等文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也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但为什么市场上各种打着中医旗号的非法养生保健机构依旧屡禁不止呢?
一方面是打着“中医养生”旗号好牟利。随着大健康产业热度的不断升温,中医药在治未病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日渐浓厚。养生保健机构从中嗅到了商机,打着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的幌子,欺骗、诱使消费者接受诊疗和消费,牟取不正当利益。
另一方面是违法成本低。开办养生保健机构的门槛相对较低,加之所涉及的监管部门较多,推诿扯皮情况时有发生,监管难度大,存在“只要不出事,民不举官不究”的现象。
基于此,为养生保健机构明确监管主体是必要之举。可以设立专门部门协调管理,加强引导,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明确了养生保健机构的监管主体,才能更好地规范养生保健市场。
消费者也必须擦亮眼睛,增强自身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切勿听信不法商家“瞎忽悠”,选择正规养生保健机构接受合规保健服务,如确认患病,应前往医疗机构接受正规治疗。
(责编:郎?(实习生)、杨迪)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想长寿腿不老 多读书揉耳朵、3动作做一做 一项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研究人员指出,在长达数百页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一直追随作者的思路、人物或情节,这种“深度阅读”所付出的智力努力让大脑一直保持活跃。此外,书籍还能增强“同情心、社会认知和情商”,这与延长寿命也有关系。【详细】
“冬病夏治”方法多 “三伏”时机别错过 夏季是养生的好时节。近年来,人们“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逐渐提高,中医养生注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夏天,尤其是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详细】
相关新闻
世界小姐体验中医理疗 助力中医国粹国际化传播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征求意见
时评:屡曝养生骗局,保健机构不能再乱下去了
中医医师资格考核新规将发布
天津推行医保服务医师实名多机构执业
连云港积极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 满足百姓需求
传承中医腹部诊疗,弘扬传统中医文化
养生保健:26个方法让你活得更长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