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说法:怎么根治校园霸凌?
内容提要:近年来校园霸凌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往往施暴者和被虐者都是未成年人,施暴者以霸凌彰显自己的“强大”,寻找存在感。同时老师家长往往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从心理上纵容。对霸凌行为,教师阻止不利,也造成学生们的错误价值观。
近年来校园霸凌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往往施暴者和被虐者都是未成年人,施暴者以霸凌彰显自己的“强大”,寻找存在感。同时老师家长往往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从心理上纵容。对霸凌行为,教师阻止不利,也造成学生们的错误价值观。
另外,《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校园霸凌者追究刑事责任应该在16岁。有些施暴者还达不到刑事责任年龄,警察介入后也只能批评教育无从追责,即使年满16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法律上也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给予宽大处理,这就给予未成年的施暴者提供了巨大的心理支撑,认为“法律处罚不了自己。”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吃亏,也不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因此纵容自己的孩子。
从立法角度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吁日益高涨,从、体力、心智,现在的孩子较以前都有大幅提高,所以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势在必行。“刑事责任”会给霸凌者和其家长心理上产生巨大的震慑。
除可能追究刑事责任外,制定校园霸凌专项法律法规也应提上日程。更加细化惩治“量”的标准。根据校园霸凌造成的不同行为后果做出规定,进而明确是司法、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罚,还是由学校进行纪律惩戒、家长进行协商处理。
老师、家长一方面教育孩子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良善观,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孩子勇敢、有担当,面对恶势力,要勇于抗争。重新划定责任年龄,校园霸凌专项法律重点弥补对低龄霸凌行为的惩戒,可以采取依据年龄由大到小累计减轻惩罚程度等方式,涵盖对刑事责任年龄以下校园霸凌施暴者的惩治。这些法律也可以为受虐者提供抗争的武器和心里支撑点。
最后是施暴者家长的监护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施暴者家长不能举证证实其“尽到监护责任”应当对受虐者实际发生费用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法定赔偿费用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进行赔偿。
希望学校、社团组织可以成立专门的心里干预机构对施暴者、受虐者提供心里疏导。